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红色印记,水汶烈士墓,以命相抵不畏惧。

    信息发布者:水汶社区站
    2021-08-19 19:56:36    来源:西江都市报   转载

    黄华河主干环绕的岑溪市水汶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就在水汶大桥河西桥头约50米距离,一个叫草儿岗山坡的坡顶上,伫立着一座高 8 米的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像一座宝塔一样,护佑着当地百姓。

    微信图片_20210819195510.png

    修缮后的纪念碑焕然一新。

    水汶镇沿黄华河水路可达岑溪市区,南邻广东信宜,西近玉林大容山,东可往广东罗定。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之地,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剿匪战。当时,土匪企图占领水汶镇政府,四名征粮工作队队员和一名农民为了掩护党和群众撤退,不幸壮烈牺牲。

    剿匪战斗胜利后,水汶镇老百姓把这五名烈士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他们携幼扶老上山拜祭烈士,感恩先烈。


    1

    感念先烈年年拜祭

    8月5日,正当记者在水汶大桥周边寻找上山道路时,水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村干部唐洁兰指着不远处草儿岗上显眼的白色建筑物告诉记者,那里就是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

    20多年前,唐洁兰从外地嫁到水汶镇,丈夫姓邓,她发现邓家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每年拜祭两次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墓与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同一个地方,作为党史教育基地,未修缮升级前,山脚通往纪念碑小广场的全是陡峭的山路。然而,尽管山路不好走,但前往烈士墓祭扫的人却不少,山路也因走的人多了,被踏出一条约1米宽的泥阶路。

    微信图片_20210819195520.png

    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墓都建在草儿岗的坡顶上。

    革命烈士墓碑上刻着五名烈士的名字,分别是:邓广仁、邓兆祥、莫友木、李成庆、潘洪三。

    微信图片_20210819195527.png

    墓志铭记录着革命先烈的事迹。

    “我曾问过邓家的长辈,烈士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是不是有邓家的先人?长辈说,他们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但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人。”长辈意义深远的话让唐洁兰心生敬意。从此以后,她便肩负起作为邓家媳妇的责任,在每年清明和重阳两个传统节日,自发前往烈士墓祭扫。

    在水汶镇宣传委员钟璧莲的带领下,记者踏上147级水泥石阶,来到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今年6月新修的水泥石阶及不锈钢扶手,是党史教育基地修缮工作的其中一项内容。在山顶一块约 30 平方米的小广场中间,一座四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的纪念碑高高矗立,广场四周重新翻新刷漆的白色围栏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微信图片_20210819195532.png

    站在纪念碑前往东南方向俯瞰,可以看到水汶镇全貌。

    从纪念碑前向东南方俯瞰,可以看到水汶镇全貌。岁月静好的镇区早已抹平了72年前那段烽火硝烟,但纪念碑旁的烈士墓,铭刻着英雄事迹的墓志铭在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


    2

    铭记历史代代传承

    钟璧莲介绍说,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水汶革命史、梨木革命史与南渡七雄革命事迹是相互关联的。

    1950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残部从广东罗定到广西玉林大容山匪巢,沿途纠集当地的恶霸地主共1500多人,在岑溪多地进行反革命暴动。解放军岑溪驻军及县大队打响岑溪剿匪战斗,经过半个多月的围剿,岑溪大部分匪乱得以平定。一小部分土匪从梨木逃往水汶,解放军继续对土匪进行围剿,剩余的土匪逃往南渡吉太,最后发生了南渡七雄无名英雄舍身保卫群众的革命故事。

    1950年4月17日,就在水汶征粮工作队紧急撤往岑溪的途中,遭到土匪埋伏袭击,队员邓广仁、邓兆祥、莫友木、李成庆及进步青年农民潘洪三不幸落入土匪手中。4月 20日,土匪在水汶街将邓广仁等五人杀害。当地群众不忍心烈士的遗体无法入土为安,趁着夜色偷偷把烈士遗体冒险背走,埋葬于水汶镇河东背坡,即后来的水汶二中附近。

    剿匪战取得胜利后,敬仰先烈的群众遵照当地习俗,向烈士墓一年两祭。1976年,当地政府在烈士墓旁修建一座纪念碑。1978 年,水汶群众认为水汶大桥河西桥头附近的草儿岗地理位置更好,于是将烈士遗骸从河东背坡移葬至此,并重新修建水汶革命烈士纪念碑。2013 年,烈士墓和纪念碑第一次整体修缮。

    今年89岁的村民蒙瑞芳谈起烈士墓的迁移历史已记得不太清楚,但向记者说起土匪盘踞水汶的那段黑暗日子,却仍记忆深刻。她回忆说,当年水汶发生匪乱,她才十来岁,家住水汶西河巷口,周围经常炮火轰鸣,群众一到晚上就关门闭户熄灯躲土匪。蒙瑞芳深深感叹道:“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的日子才好起来,我们吃和住都有保障,再也不用过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我们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很注重对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水汶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杨忠诚是土生土长的水汶人,从小他就跟随长辈到烈士墓拜祭先烈。他表示,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学校把组织学生到纪念碑拜祭先烈作为一项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代代传承革命精神。


    3

    建设家乡纷纷出力

    五名先烈保护水汶百姓英勇就义的革命精神传承至今,已被善良淳朴的水汶群众升华为感恩报恩、奋勇开拓的进取精神。

    水汶镇组织委员黎柏宏介绍说,在动荡的年代,水汶镇有一批青年沿着黄华河外出“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谋生,水汶镇也成了广西有名的侨乡。如今发展的年代,水汶侨胞没有忘记老家的侨眷,纷纷出钱出力支援家乡建设。

    水汶华侨中学是广西较早设立的两所华侨中学之一,侨胞们为该校捐资助学,马来西亚的水汶侨胞还联合岑溪侨胞牵头捐建了华侨连心楼。柬埔寨侨眷发现水汶镇西河村的土壤“羊血泥”,与柬埔寨的红土相似,很适合用来种植优质大米。于是,侨眷联合侨胞投资引进“红壤福米”,既盘活村里近50亩撂荒的土地,又使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增加收入。

    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水汶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心骨作用,推行“党组织+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在去年12月举行的梧州市岭南辣椒竞品大赛中,来自岑溪水汶镇南禄村的颁禄三号辣椒竞品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南禄村旱地多、气温高,以前的群众依照传统种水稻,收成不理想。南禄村干部因地制宜引进台湾地区的辣椒,以及改种红薯、豆角等旱地农作物,搭建温室大棚发展种植业,成功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在烈士们用鲜血铺就的这片热土上,村民正在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增收致富,大家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